close

 


    在200103年間,個人在台灣茶葉論壇推廣「乾倉」、「未入倉」的概念,基本上都是相對性的說法,而不是絕對性環境,然此概念到了大陸之後,卻全然被誤解,甚至成為不知所以的攻擊言論。「乾」與「溼」,就此成為無法說清楚的對立。 




    


    於2004年進入國內茶葉網站,對於乾與溼的解釋也一直以相對性的概念解說。然而,一些剛愎自用、自稱大師的喝茶者,有目的性的攻擊所謂「溼倉」,卻又無法提出數據來區分「乾」與「溼」的差別,卻又加以批判所謂「溼倉」。所以在我再次重申「個人並不反對溼倉」的說法,即引起這些完全無法區分「乾」與「溼」的人的撻伐,因為他們只因反對而反對,卻不知所以。
 


    


    個人接觸普洱茶時間早,老茶一直是我的主要飲品,而老茶卻是90%出自香港倉儲。然而,香港溼倉的茶品如果沒有經過十年、甚至十五年以上的退倉,根本是沒有辦法品飲。以個人品飲習慣為例,八零年代後期的茶品個人幾乎不接受,主要是以八零年代中期以前乾淨的茶品為主。而目前市場上反對香港溼倉的人,可以說根本沒有機會接觸或長時間品飲的能力,對香港倉儲不了解的情形下,才會批評香港倉儲。因為他們所接觸的「溼倉」茶品都是近代廣東溼倉的作法,水味、雜味未退,根本無法讓人接受。而他們以為這些廣東溼倉類同於香港溼倉老茶,這是二類完全沒有可比性的茶品,因此極力反對、批判香港溼倉,如同瞎子摸象、以偏概全。
 


    


    如果沒有長時間機會接觸八零年代中期以上的香港溼倉茶品,甚至印級、號字級茶茶品,還請不要亂加評論「乾倉」與「溼倉」,否則只會讓其他喝茶人了解到您是一個沒有真正接觸過老茶,而且不懂普洱茶文化歷史的茶客而已。


2008.1.21於北京


詳細討論請至 :


http://www.classicpuer.com/forum/view.asp?id=2843


 




版權所有,不得擅自轉載 》轉載文章或圖片,請徵得發表人同意並註明出處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石昆牧與慧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