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昨天昆明茶友拿茶來鑑定,九零年末德宏茶廠四喜生磚,被說成八零年代茶品,廣東倉轉香港倉,居然也被說成昆明乾倉,真亂!版納荒地,被說成老班章古樹,04年前後被說成九零年代,500元/250g,唉~還有一套04年套裝茶,說北京賣近二萬元高價,批價五六千元。還有一款剛做好的毛茶,卻是雨水茶烘乾;從頭到尾,沒有一款正確的資訊。喝了一下午,身體又出現發熱頭痛現象,香港倉儲未退、台地茶、不當製前發酵、高溫烘乾,身體不好受,解了一晚上未退,直至中午過後才好轉。


 


  這些茶的資訊錯亂,尤以四喜磚被說成八零年代昆明乾倉最為離譜,據茶主人是經過一些老茶人驗證,這對我最不能理解。昆明多數茶友不喜歡廣東、香港倉味,而這款茶雖經過退倉卻還是味重,怎能接受?


 


  這讓我想起幾年前有幾位資深老茶人前來踢館,我了解後有意引導。因為他們是對我有成見,所以我故意拿二年前六大茶山古樹茶說成十年勐海台地茶,他們也居然附和說「這是國營勐海茶廠台地茶,還不錯,倉儲也乾淨。」我就笑笑沒有回話。旁邊知情,也喝的出狀況的茶友也笑了。這也大概就是很多所謂專家、老茶人很討厭我的原因;已經好幾年沒有前來找我"喝茶踢館",大概是跟這些事有關。喝茶,先不要聽資訊,廠家、年份、茶種、倉儲等,應以自己感覺與判斷喝茶,再聽相關資訊與自己感受符合否,不要受誘導。茶人,如果用心、謙虛卻又有自信,就不會發生那樣的事;不具備專業,卻又喜歡擺架子,就容易被自己框進去。


 


啟示


  話說回來,想想自己是不是很容易被資訊訓所誘導?面對自己不是很熟悉的人事物,是否很容易受到媒體、朋友等誘導而失去自己該有的判斷?社會事件、八卦、經濟、政治等,自己的情緒與判斷是否會受媒體等誘導而隨之起落,失去自我?時常在週遭、微博等看到有人隨著批判、叫罵,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思考過,媒體有多少公信力?而自己看到的一定就是事實?不管事實與否,自己是否該隨之喜怒哀樂?思考與理性,現代人越來越少。


 


2010.8.13於昆明


 



版權所有,不得擅自轉載 》轉載文章或圖片,請徵得發表人同意並註明出處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石昆牧與慧琪 的頭像
    石昆牧與慧琪

    石昆牧經典茶文化

    石昆牧與慧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