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馬來西亞紀行


    2006518應馬來西亞海鷗集團、唐藝軒之邀,筆者前往馬來西亞參與東盟茶文化博覽會,18-28日在會場與私人會所、茶行舉辦品茶會與講座。18日下午一到會場,就看見唐藝軒趙美玲小姐、海鷗集團執行董事陳景崗先生穿梭每一參展單位,工作人員與各參展茶商也為全心辦好活動而繁忙,如此齊心合力、無私付出的推廣,筆者預見馬來西亞茶文化的榮景。


    馬來西亞華人多數是早年福建與廣東移民,除普通話之外,時常可聽見熟悉的閩南、粵語口音。因閩粵人有喝茶習慣,當地華人仍保留此習性,成為生活的一部分,也因此馬來西亞品茶文化歷史悠久。此次活動雖名為東盟茶文化博覽會,理應涵蓋各茶類的展銷與推廣,然因受大陸普洱茶熱的影響,此次的展銷與講座全數以普洱茶推廣為主,其它茶類相形失色,普洱茶魅力可見一般!


華人在馬來西亞


    馬來西亞約二千五百萬人,其中馬來人一千三百萬,華裔人數六百一十萬人,約佔總人口23.96%,華人生活水平較一般馬來人為高,主要集中在首都吉隆坡等主要都市精華地段。馬來政府無論在政治或經濟上,都偏重馬來族群,華人在這樣的環境壓力,仍為保持中華文化傳統,在沒有政府資源下以自己的實力創辦華人獨立中小學。


    雖然人口只佔四分之ㄧ,但華裔勤奮耐勞的本性,造就馬來西亞主要經濟動力及資產多數掌握在華人;筆者在吉隆坡鬧區發現,在百貨公司高檔專櫃購買民眾,與街上開車的民眾有八九成是華人,且偏向年輕族群,這也說明華人的經濟實力與消費水平,展現華人歷代在異地奮鬥,所累積的優勢;而這經濟優勢,筆者認為仍會保持,甚至擴大影響力。在世界各國追尋古老文明熱潮,中華文化一直是被矚目焦點;茶文化,可說是中華文化的精髓,周邊產物涵蓋農產、陶瓷、服飾、飲食、建築、休閒等主流文化。以茶品休閒推廣至其他國家,讓廣大族群更了解與貼近中華文化,深具包容與代表性。


單欉、鐵觀音與普洱茶


    與福建、廣東一樣,馬來西亞品飲文化原本以傳統鐵觀音及單欉為主,隨著大陸普洱茶熱,市場也隨之改變。展銷期間,筆者走訪幾家業者,發現有不少業者還是堅持傳統優質鐵觀音與單欉的經營推廣,只是重心轉向普洱市場;也因此,傳統單欉與鐵觀音老茶仍為數不少,加上馬來西亞氣候條件的適宜,很多老茶都得以保持良好,筆者也因此得以品到好茶。


    展銷會結識萬年青謝鴻亮夫婦、茶知己中心林平祥老師,發現三位對鐵觀音與單欉的執著令人感佩,保存與收藏老茶、認真選購與推廣新製茶品;私下造訪萬年青,也品到林老師優質老單欉。也從謝先生、林老師口中得知,馬來西亞老字號茶莊一直堅持對單欉的熱愛,如紫滕文化集團林福南董事長在普洱茶洪流中,多年來也未曾放棄鐵觀音與單欉的推廣。


    如同筆者的理念與堅持,只要是好茶,無論是哪類茶品,都應該繼續堅持與保留其特有文化。普洱茶因為能常存久放,因此被稱之為「可以喝的古董」,傳統鐵觀音與單欉因為製程繁瑣、工藝與外觀獨特,「韻底」也成為品茶人所稱道,「藝術茶」是茶文化界對其美譽。遠在海外的馬來西亞能保有如此傳承,筆者當時與萬年青謝鴻亮夫婦、茶知己中心林平祥老師共品單欉老茶時,以一國外茶人身分與之打氣加油之餘,希望對單欉、鐵觀音的認真執著,一定不要放棄,馬來西亞茶市場總有一天會再度認同!


普洱茶市場與文化推手


    國民所得與消費水平的提高,馬來西亞茶葉市場可預見蓬勃發展,然市場的規範與推廣必須由所有業者與茶人、愛好者共同肩負。隨著大陸普洱茶熱,馬來西亞多家傳統茶莊也跟著擴大普洱茶買賣,新進業者也多以普洱茶為主要項目,這股風潮不容小覤。馬來西亞與台灣不同,雖然都非普洱茶產地,但馬來西亞本身只生產少量紅茶,對於外來的茶品並不排斥與打壓,加上原本就有鐵觀音單欉品茶文化,普洱茶生存與發展空間相對更大。而普洱茶市場能否健全發展或泡沫化,茶文化紮根與否是最大的關鍵。


    筆者在馬來西亞觀察多日,發現馬來西亞已經充分具備擴展市場的能力;有海鷗集團的積極參與,有紫藤集團十多年來對茶文化理念的堅持,有萬年青、


裕豐茶藝、金石軒等等專業茶商的推廣,加上 林平祥 老師中英文專業茶藝師默默的耕耘,馬來西亞茶業市場只欠東風──整合與人和!


    目前馬來西亞普洱茶熱潮興起,然而狀況與一般市場沒有二樣:收藏熱、品飲少、資訊封閉。對於普洱茶的期待,都集中在收藏、投資、增值,對於優質茶品的選購、品飲價值等較為實際的資訊闕如;就算是為了投資而收藏普洱,卻也對於品牌真仿、年份辨識幾乎沒有能力。仿品與膨脹年份,在馬來西亞十分普遍,馬來西亞市場相對較小、較封閉,這對於未來市場正常發展會有充足的傷害性。


    普洱茶在一定時間內越陳越香、年份無可取代、市場擴增速度快,這些因素導致許多人想以投資角度進入普洱茶市場,如果單以投資角度看待普洱茶,肯定風險高,只要原因在於投資者只會隨著市場需求投資,而不是真正喜歡与了解普洱茶,然而市場的詭譎,並非任何人能預料。將茶品與資訊直接普及於市場,讓多數人喜愛與品飲,不只在華人地區,使茶文化成為一種世界時尚與潮流,這才是真正的長久經營。


建議


    以目前的國際現勢,中華文化將會是往後世界各國與種族所追求與學習的優勢文化,這點在其他國家爭相學習華文的趨勢可以觀察到。馬來西亞是以馬來文與英語系國家,語言上有其優勢,於氣候地理條件不在香港之下,而目前倉儲概念也有別於香港與大陸二廣地區,馬來西亞吉隆坡有其特點。馬來西亞普洱茶熱潮方興未艾,如果業界能有一常規組織,設有專業倉儲、茶文化推廣與輔導單位、普洱茶專業品鑑單位等等,對內能善盡業界整合與消費者服務、鑑定與挑選收藏茶品,對外能向其他國家種族推廣茶文化,藉著英語文優勢,讓馬來西亞吉隆坡成為中華茶文化世界窗口,這將會是其他國家與城市所沒有的優勢。


2006年11月茶天下雜誌第三期


《 版權所有,不得擅自轉載 》轉載文章或圖片,請徵得發表人同意並註明出處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石昆牧與慧琪 的頭像
    石昆牧與慧琪

    石昆牧經典茶文化

    石昆牧與慧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