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     無論走到哪一城市,茶商與藏家都詢問我他們最關注的問題,普洱茶未來發展與趨勢。在談這問題之前,先說二個市場相關傳聞,在我感覺是離譜的判斷與笑話,以訛傳訛、不知所以而導致。


分析二則傳聞


      第一個傳聞是普洱茶目前市場儲存量有四千萬噸(40000000000公斤,可以數數有幾個”?),第二個傳聞是目前喝普洱茶的人口有七千萬人。可能一般人看這數據沒有很大的感覺,但我真的是笑不出來,這樣離譜的數字,怎會有人相信?但市場確實傳聞著,代表有很多人不知所以的確信。


      依據2006年雲南省公佈一年茶葉總產量,在政府灌水、吹噓之下,最大量也只有11萬噸,是包含6570%綠茶(烘青)、2025%紅茶、1015%滇青(曬青),也就是普洱茶常態產量約在1100017000公噸左右。20062007年市場最瘋狂時期,傳統一二線大廠加上小作坊共有三千多家,連帶省外茶菁製作成品,估計也只有三萬多噸。整理一下近十二年來雲南普洱茶大約產量,19992004年平均只約六七千噸(勐海下關官方都膨脹一倍產量),2005年約一萬噸,20062007二年總共約七、八萬噸,20082010年每年約六七千噸。1999年以前茶品已經很少,對市場也不具代表性數量;大約統計總生產量,就算完全沒有消耗也只有二十萬噸,就算誤差50%,也只有三十萬噸,與四千萬噸儲存量的傳言實在天壤之別,不是該有的理解。


      另一個七千萬品茶人口的傳言,如果設想每人每三個月喝掉 500的保守量,七千萬人口每三個月喝掉三千五百萬公斤(35000噸),一年消耗十四萬噸,就算誤差再減半,每六個月喝500,每年也消耗七萬噸。這樣的消耗量,市場總儲存量與雲南省每年生產量,都無法支撐幾年消耗,以產地與市場現實狀況來觀察,可能嗎?


發展趨勢分析


      目前普洱茶市場遭遇瓶頸,一是標準設定與市場說法分歧,消費者無所適從,另一個普洱茶文化至今沒有扎根,品鑑方法不明確、各山頭各說各話,以修改綠茶紅茶審評標準權充,沖泡茶具、方法沒有發揮明顯特色;而最重要的是倉儲至今也沒有標準,這些問題如果確立後,普洱茶才能打開國際市場。這也說明,普洱茶市場還沒有開始發展,一切都還沒有啟動。


      從普洱茶品飲人口來說,每天習慣性常態品飲人口,不及全國(華人地區)品茶人口5%。在口感上來說,普洱茶味最濃釅,可以說是品茗者最後一款茶;以養身、修行來說,普洱茶污染最少、人工不當干預最少,會是最佳選擇。隨著經濟發展與修身養性人口的提升,,也意味這數百萬品普洱茶人口,還有數倍、十幾倍的發展空間。


      分析雲南普洱茶生產結構,台地茶仍為主力,產量只要市場有需求,可以從現在一萬多噸快速增長至四五萬噸,以至七八萬噸,可說無限量供應。2004年改制後的大廠貨,除非是人為炒作(還是會回歸市場價值),受到產量影響不可能有特別優質與高利潤的產生。甚至,有一身心清明的修行族群,在有古樹茶的選擇之下,會明確排斥台地茶(非常優質台地與熟茶很難做到),隨這一資訊的逐漸擴大,更會影響台地茶市場與價格。而2004年國營大廠改制前茶品,受市場約制與區隔,會有一定市場與增值空間;改制前後茶品,將呈現數倍價差,但仍無法與優質古樹茶(指標性茶品)市場相較。


      古樹茶一年產量約有一千多噸,但優質古樹茶不及三分之一,主要原因是氣候(包含人工降雨)與不當製程所破壞,又質古樹原料依舊會穩定攀升,2010年雖然因為氣候異常,加上人為炒作,原料價格攀升,但預計2011年優質古樹價格不會跌落,以後每年將維持些微漲幅,拉大與台地茶價差;高端市場會與紅酒會所一樣逐漸成形,但必須配合倉儲、品飲方式相關配合,深入了解不同茶種、產地、拼配、倉儲。而台地茶也會有如數十元紅酒(紅色的酒)滿街陳列,供一般民眾豪飲。普洱茶二級化市場,將逐漸成形。


結語


      市場傳聞匪夷所思,謠言當止於智者。不管是單純口感品飲、投資,亦或養身、修行人,都應有正確觀念與資訊,而不是人云亦云。茶為天地精華,而普洱茶因為沒有過多人為干預,具靈性與正氣,如鏡子般彰顯自我,若有過多貪念、慾求,都將無法透徹了解普洱茶,甚至走向迷途、喪失自我。有機緣享受優質新老普洱茶是福報,惜之!


 


2010.10.22於往瀋陽D6動車上


 


 


版權所有,不得擅自轉載 》轉載文章或圖片,請徵得發表人同意並註明出處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石昆牧與慧琪 的頭像
    石昆牧與慧琪

    石昆牧經典茶文化

    石昆牧與慧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